猪瘟疫病呈世界性分布和流行,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还具有高致死性等特点,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它是我国生猪养殖企业遭遇的最为棘手的生猪疫病,总体来说,防控效果堪忧。
一、猪瘟病毒毒株及其致病特点
在我国生猪临床上,猪瘟病毒出现了强毒株、中等毒力株、弱毒株同时并存的情形。
不论猪的品种、年龄,强毒株均可导致大多数猪发病和死亡,中等毒力毒株可能引起猪的死亡,但也有从感染中耐过而康复的。弱毒株的感染仅限于抵抗力弱或免疫机能不健全的个体,除了对胎儿、仔猪较易引起发病和死亡外,其它猪群死亡率很低,但感染个体长期带毒、排毒。弱毒株致病一般多发于管理不善、免疫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的猪场。
同时,三种类型的猪瘟病毒的毒力并非一成不变,在适宜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在饲养管理不善、应激频繁出现时,中等毒力毒株、弱毒株会出现毒力增强,使猪瘟危害进一步加剧。
二、猪瘟疫病流行特点
目前,我国猪瘟流行为多样性,呈现典型和非典型共存、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共存、免疫耐受与带毒综合征共存之特点。
1、猪瘟的持续性感染已是目前猪瘟流行的主要表现形式。以母猪的隐性感染、潜伏性感染、胎盘感染、免疫耐受、长期带毒,以及由此导致的在一个猪场内的持续性感染为主。
研究表明,猪瘟病毒是通过对细胞溶解性感染的调节,引起树突状细胞无应答,诱导淋巴细胞凋亡,抑制I型干扰素产生和囊膜糖蛋白E2变异等多个方面来逃脱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形成了猪瘟的持续性感染。
2、发病日龄范围逐渐增宽,趋于幼龄化。产房哺乳仔猪发生猪瘟在一些地区或一些场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如加之蓝耳、圆环等免疫抑制性疫病的混感,使猪场疫病控制的决策与实施者变得无所适从。
3、感染群体出现转向,频繁发生于母猪群,导致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
4、症状温和,非典型病例多,典型与非典型猪瘟同时存在。但典型猪瘟已较为少见,多转向温和型,主要呈散发,各日龄的猪只均可发病,仔猪病死率较高,成年猪病程延长,病死率较低。
三、主要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猪瘟潜伏期一般为5-8天,根据临床症状和其它特征,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迟发性及持续性感染五种类型。
1、最急性型
目前,这种情形极少发生。猪突然高热稽留,体温达41℃以上,皮肤发紫发绀,指压不褪色;可视粘膜发紫,点状或弥漫性出血,鼻腔、视网膜出血;病程较短,常在数天内死亡。
2、急性型
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挤卧扎堆,肌肉震颤,被毛粗乱;眼结膜炎,两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粪便带有纤维素性黏液或血液;皮肤充血,继而为紫色发绀,并有小点出血,四肢、腹下、耳及会阴等部位多见;公猪包皮积有混浊、恶臭液体;病程较长,达15天左右。这种情形也见之不多,主要在一些免疫空白场多见。
3、慢性型
食欲不振或减退,精神委顿;体温升高,通常为40.5℃左右,持续数周不降;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被毛枯燥,皮肤有紫斑或坏死痂,有的出现耳朵、尾巴干枯;有的出现咳嗽、气喘等肺炎症状;妊娠母猪一般不表现症状,但出现死胎、早产等。病猪日渐消瘦,后期常因衰竭而死亡,病程多为1-3个月。
4、迟发性型
因先天性感染猪瘟弱毒株,出生后一段时间表现正常,但随后出现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结膜炎、皮炎、下痢、便秘及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体温一般正常,或略有上升,病程达到数月之久。
5、猪瘟的持续性感染
是典型、急性猪瘟感染以外的一种感染形式,感染猪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长期携带病毒且不断地向外排毒、散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携带病毒的母猪所产的仔猪也常出现胎盘感染,产生免疫耐受,在应激状态下会激发猪瘟。
尤其是在母猪妊娠期间,胎儿通过母体病毒染病,造成死胎;有的形成弱仔,出生后适应性差,极其难养;更有甚者,因先天感染产生免疫耐受,感染个体既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注射疫苗也不产生免疫应答或免疫应答迟缓,形成免疫失败,且应激状态下容易引发生猪瘟,给猪瘟的防控带来极大困难。
四、防治对策
猪瘟疫病对我国生猪养殖已经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目前的危害依然很大,防控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不然难以奏效。
1、慎重引种,严格检疫
对所引猪群进行猪瘟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抗体检测,病原学检测阳性、抗体检测阴性的个体一律不得引进。
2、加强疫病监测,定期抽检猪群抗体
种猪带毒是导致猪瘟流行最重要的因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推行猪瘟的净化工作。一般猪场每季度检测1次猪瘟抗体,如果抗体水平不合格必须做好深入分析,检测最好结合蓝耳、伪狂犬、圆环病毒三种疫病同步进行。检测具体方案参考本公司网站技术文章《猪场也要定期做好“健康体检”》/view.asp?id=512。
3、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建立科学的消毒、防鼠、灭蚊蝇、污物、病料处理制度,以及全进全出饲养管理制度,并认真严格执行。
4、建立健全免疫制度
(1)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猪场免疫程序设定必须有参照依据,对猪群定期的抗体检测最为科学。必须根据检测结果设定免疫程序。建议公猪每年免疫2次,母猪跟胎免疫、一年2次,仔猪首次免疫时间应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一般主张在断奶后5-7天为合适,二免为60-70日龄。
(2)合理选择疫苗。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猪瘟疫苗厂家很多,有普通细胞苗、细胞传代苗、脾淋巴苗,需要谨慎选择。
(3)合适的免疫剂量。疫苗的广泛使用改变了病毒的生存环境,因此必须适当增加免疫剂量。普通细胞苗种猪剂量为6-8头份、育肥猪群4-6头份;细胞传代苗2头份即可,脾淋巴组织苗根据含毒量确定,一般使用2-4头份。为了更好地使疫苗产生效力,可以在疫苗使用的同时应用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长沙施比龙的康强组合中的药物比龙瘟清、维立康等。
(4)严格操作规程,避免免疫失败。
5、做好免疫抑制性疫病的防控
(1)做好饲料的防霉脱毒。鉴于我国饲料粮安全性不容乐观,霉菌毒素污染比较严重的实际情况,种猪、保育猪日粮中必须持续性添加效果确凿的既防霉又脱毒的防霉脱毒剂,如霉力妥1kg/吨,育肥猪群可以间歇性添加。
(2)控制好常见免疫抑制性疫病如蓝耳、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等疫病。除了常规性的免疫、管理措施之外,可以定期在饲料中添加5%优乐欣1500克+比龙复红欣1500克+比龙瘟清1000克/吨,连用10-15天,以有效防止上述三个常见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免疫效果。
(3)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4)规范使用药物,不使用劣质兽药、兽药原粉以及“三安”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