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包括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高度的传染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点,主要侵害猪的中枢神经系统,2周龄以内子猪致死率可达100%。该病从2011年来,在我国国内养殖企业出现了老病新发的态势。
一、猪伪狂犬当前流行态势
猪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携带者和传染源,欧美许多国家在上世纪就已净化了本病。在我国,许多养猪企业将猪伪狂犬的净化列入了短期目标,取得一定成果,实现了猪场较长时间的阴性状态。但是,目前的情况令人高度不安。
生猪伪狂犬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1年10月河南北部、河北、山东等养殖密度较大的区域首先暴发,2012年3月江苏、安徽、上海暴发,2012年5月华东、华北、华中暴发,2012年11月广东、广西暴发,2013年4月我国中东部多个省份均暴发了大面积的伪狂犬病。
另据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检测果显示,2012年该检测中心检测了全国16个省市2689家规模化猪场的病料9000余份,有46%的规模化猪场为伪狂犬野毒感染场,部分种猪场群阳性率可达到70%以上。所有迹象表明,生猪伪狂犬有卷土重来之势。
二、当前生猪伪狂犬临床症状特点
1、妊娠中后期母猪出现流产,有的整窝流产或死胎,窝平均有2-5头白胎。
2、两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口吐白沫、四肢划水状、角弓反张,或出现呼吸困难、剧烈腹泻等。病程短,大多1天左右衰竭而亡,死亡率可达100%。
3、70-90日龄育肥猪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喘气、咳嗽等。
4、流行疫区内狗、猫有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流涎、死亡。
5、哺乳仔猪剖解特征病理变化为:扁桃体溃疡、脑膜充血、肝脏密布白色结节、肾脏针尖样点状出血、脾脏淤血、脾表面密布白色坏死灶等。
三、防控难点
1、当前流行猪伪狂犬野毒的分子特性
2011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分离到了8株猪伪狂犬最新流行野毒,经基因测序证明,最新流行野毒HNBA、HNXX等毒株的TK、gB、gC和gE基因。与经典的伪狂犬病病毒毒株相比,发生了多个碱基的标志性突变和连续缺失。
2、感染猪终生带毒,病毒不可彻底清除
首先,生猪感染伪狂犬则会终生携带病毒。野毒感染后一般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嗅球等器官,疫苗无法与受体靶位结合,也无法清除野毒。
其二,伪狂犬病毒或疫苗毒产生的抗体,难以完全中和野毒。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猪场gB-ELISA抗体很高、但gE-ELISA检出阳性率也很高,同时病原PCR检测依然为阳性的主要原因。
第三,伪狂犬病毒以细胞免疫为主,一方面可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同时又能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然而目前临床上只有评估体液免疫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却没有细胞免疫的检测方法,正确评估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水平有难度。
3、血清抗体不能完全中和伪狂犬新流行毒株
机体的伪狂犬中和抗体不能完全阻止和清除野毒入侵和感染,因而其也不可完全中和新毒株的病原。
四、引起的主要原因分析
导致生猪伪狂犬新流行特点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目前广泛存在的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是主要元凶之一,其导致了猪群免疫抑制,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与免疫失败。
2、普遍的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现状加剧了本病的流行。
3、伪狂犬病毒可在多种组织细胞和鼻咽黏膜、扁桃体局部淋巴结、肺等组织器官中增殖。所有疫苗只抑制出现临床症状,不能控制感染和排毒,隐性潜伏和随后激化的弱毒株可向未注苗猪散毒。
4、应激因素,如冷热、环境恶劣等,可诱发本病。
五、防控建议
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当前猪伪狂犬病的首要措施,完善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及合理的免疫程序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疫苗免疫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1、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其他猪场引种,如必须引种,则要把好检疫关,引进后要进行必要的检测并隔离饲养。
2、搞好环境卫生和药物消毒,实行全进全出等。
3、做好饲料的防霉脱毒,饲料中添加防霉脱毒剂霉力妥。
4、猪场禁养猫狗等动物,尤其要注意消灭鼠。
5、执行合理的免疫程序。猪场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采用足够的免疫次数及剂量,使群体的抗体水平稳定在保护水平之上。推荐免疫程序为:仔猪于0-3日龄滴鼻首免,断奶1周后强化注射一次;后备猪于配种前8周和配种前4周各免疫一次;种猪一年普免3-4次。对于正在发病或受疫病威胁感染压力较大的猪群,可考虑紧急免疫接种或适当加大免疫剂量。
6、搞好净化工作。有条件的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防控可以采用全场清群,重新组建猪伪狂犬病阴性种猪群。一般的每年可以将种猪进行2次猪伪狂犬抗原抗体的监测,有野毒感染的种猪一律淘汰,免疫后抗体上不去的种猪一律淘汰,逐步进行种猪伪狂犬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