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大县阵痛转型迎猪市“春天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2日 阅读次数:983
蓝天白云倒影下的鱼池清明如镜,木质凉亭掩映在绿树繁花中。如果不是村民介绍这是一座养猪场,记者以为步入了一个园林式的生态休闲观光点。
8月中旬,记者走进这座位于广西陆川县良田镇文官村的养猪场。这座花园式的养猪场主人叫李英平。
1982年,李英平退伍回乡。凭着在部队学到的兽医技术,他开设了一家兽医诊所。1997年,李英平变身养猪场老板。2004年,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广西英平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李英平成了企业的董事长。
如今,公司实行“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
18年来,李英平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猪周期”,一场又一场淘汰赛。在竞争中,依靠科技和对市场的洞察力,英平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脱颖而出,成为广西科学养猪特别贡献企业、国家生猪标准化示范基地,荣获“全国百家最美养猪场”称号。
经过多年的打拼,李英平发现:“猪价涨跌有周期,企业若没有能力应对市场波动、防控好疾病,科学养好猪,就会被淘汰。”
去年,中国养猪行业遭遇“寒流”,猪价“跌跌不休”。陆川县不少养殖户全年亏损。而就在“寒流”面前,李英平逆势而行,投入巨资进行生态养殖,企业阵痛转型。截至目前,企业已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人民币,建设智能化的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走进李英平的现代化猪舍,眼前的一排排“猪别墅”统一采用双层高架网床。猪舍分两层,第一层没有“住户”,猪养在安装有自动喂饲、水帘降温系统的二楼。
李英平介绍,采用高架网床模式实现了猪与粪便完全分离,减少疾病发生,利于肉猪生长,其养殖成本每100公斤比传统猪舍喂养降低了350元左右。企业实行“猪场-沼气池-沼气发电站-鱼塘-果木”模式,实现废物综合利用和资源化,减排效果及经济效益明显。
“正是因为发展生态养殖和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才令企业在猪价持续低迷的困境中增强了应对市场和抗风险的能力。”李英平说。
与李英平一样,林勇也是陆川县生猪养殖大户,从事养猪业17年,经历了多个“风云变幻”的“猪周期”。“平均三年一个周期,有一年肯定赚,剩下两年比较困难,或平或亏。”林勇称,关键还是看自己如何转嫁风险,“但只要科学养好猪,还是会赚的。”
2014年,尽管猪价低迷,林勇在亏损200多万元的情况下,仍投入上千万元资金配置高架网床,实施生态养殖。有效降低生猪发病率,肉猪出栏率亦大大提高,养殖污水排放量减少70%以上。
陆川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官员谢瑞明称,2014年,因猪价低迷以及发生仔猪腹泻疾病等原因,致使当地不少中小养殖户停产转型。陆川县是横跨粤桂两省(区)的九洲江发源地,下游的鹤地水库是广东省湛江市400万人口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为保证湛江市饮水安全,当地实施九洲江流域治理工作,去年在九洲江流域200米禁养区拆迁了猪场693家。
谢瑞明介绍,目前,陆川县生猪养殖户数量为46081户,比2013年减少7355户。大型规模养猪场在多方扶持下“坚守”,进行养殖场改造升级,陆川县生猪养殖业阵痛转型终于迎来当下猪价走高“曙光”。
“只有走规模化、科学化的生态养殖之路,才会迎来生猪养殖业持久的春天。”林勇说道。
陆川是广西有名的生猪养殖大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属国家种猪基因保护基地。2014年陆川县生猪养殖量约240万头,肉猪出栏111.70万头,占广西肉猪出栏数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