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nba买球·(中国)官方网站

兽药“黑名单企业”灰色生存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1日 阅读次数:1002
危及“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两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目前中国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现象十分普遍,这些过度添加在兽药里面的抗生素在动物体内形成了药物残留,经食用后,久而久之蓄积在人体内,增加了细菌的抗药性,等于埋下了一颗“隐形炸弹”,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原本抗生素在兽药中的投入使用,让许多危害动物的传染病基本得已控制。但是过度追求疗效和谋取更多利益导致抗生素滥用现象泛滥,过犹不及,反而让抗生素成为了危害健康的罪魁祸首。

  “药—动物—人”形成了一条恶性的食物链,严重危及人们“舌尖上的安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孔雀石绿等兽药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发生,更是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震惊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此,农业部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抽样检验指标下发到各省市。以成都市农业委员会为例,每年分配到的抽检指标就高达200多个品种。这些检测结果上报到农业部之后,农业部再通过正式发放《开展假兽药查处活动的通知》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委、办)开展假兽药查处活动。

  但是,重压之下,兽药“黑名单企业”仍然遍地开花,为此,《中国渔业报·第一水产》的记者特聚焦此问题深入调查。

  层层下发,环环拖沓

  黑名单落地迟缓

  今年7月,《农业部关于组织开展2015年第六批假兽药查处活动的通知》正式公布。记者第一时间锁定这批黑名单中成都市温江某动物药业公司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早在今年2、3月份公布的第一、二批次黑名单里该公司便已赫然在列。记者调查之际,当地执法部门正在针对前两次名单里涉及的问题组织核查。

  而当记者问到关于第六批次的问题时,当地执法部门连连摇头表示不清楚情况,一切等待通知。

  事实上,早在农业部黑名单公布以前,山东省兽药监测所在蒙阴县某兽药经营部抽检到标称为该企业的问题产品时,便第一时间向该企业发送了产品确认函,该企业当即否认。

  农业部的黑名单通知里明确规定,对于这种标称生产企业否认被抽检到的假兽药的情况,当地执法部门如果在组织核查取样到违规成分的话,则要对企业从重处罚,反之则会撤销对企业的重点监控。

  已经时至7月,当地执法部门还在针对2、3月份的问题核查整改,那么,等到他们收到通知去就第六批次的问题取样时,照此推算,企业至少提前了半年知晓情况,有足够的时间来回避和清理被抽检到的问题。

  同样,今年2、3月份的兽药黑名单到了7月份审查结果才浮出水面,那么,其中涉及的假兽药何时才能从市场上召回?截至目前,这批大部分生产批号为“2013”打头的假兽药已在市场上流通了近两年,其中从抽检出问题—组织核查—勒令整改这漫长的过程中,它们是否依然安然无事?

  据了解,农业部的通知文件直接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委、办),再层层下发至该企业所在区域的执法单位立案审查。也就是说,截至记者发稿,农业部7月2日发布的第六批名单仍然还在各政府、单位间辗转,难以迅速落实到市场。

  道道黑名单,次次“挺过关”

  治理禁令做何为

  四川省简阳市某药物公司几乎是农业部公布的黑名单上的常客,在今年公布的6批黑名单里,已经连续3次出现,牵涉产品多样。

  并且早在前两年,该企业已抽检出不合格产品累计5批次以上。

  针对上述情况,农业部明确规定,1年之内出现 6次,执法部门则要对该企业重点监督,加强突击检查,增加抽检品种。

  但让人颇为疑惑的是,如此高频次地出现在黑名单的企业,却始终能躲过执法部门的抽检,顽强地在黑名单上“屹立不倒”?

  时光回溯到2012年,双流县一农户百余头野香猪因使用标称为该企业生产的“药王动保”悉数毙命,一夜之间农户损失20多万。然而事发之后,“问题”企业事后却矢口否认,甚至更换了产品外包装。

  当农户拿着鉴定结果来到当地畜牧局投诉时,负责人态度坚决地表示该公司绝对没有问题,因为每个季度畜牧局都会照例去抽检。

  “我想告卖假兽药的,但是法院每次都以种种理由对此案不予受理。”农户损失惨重却无路索赔,只能悲痛地通过媒体曝光此事。

  “负面新闻”经媒体报道形成舆论压力之后,农户在相关部门灭火式的积极作为下迅速得以和“问题”企业对簿公堂,该公司瞬间自露马脚,法院随即还了农户一个公道。

  正是这样一家当地畜牧局每个季度都要照例抽检、常年都在重点监控、声称没有任何问题的企业,仍旧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投诉、被通报,道道在农业部的黑名单上“榜上有名”,然后却似乎永远“安然无恙”。

  为何如此劣迹斑斑的企业没有在抽检中发现问题、及时遏制?为何总能在组织追查、重点监控的情况下一再挺过,继续在黑名单下逍遥?我国兽药市场的监管与整治,仍任重而道远。为此,《中国渔业报·第一水产》特邀专家进行解读。

  专家观点

  兽药监管难、整治难,难在哪?

 

  没有买卖就没有市场,市场之大,让不法分子钻到了浑水摸鱼、牟取暴利的空子。目前琳琅满目的流通商品,仍然充斥着质量不合格、用欺世盗名的手段蒙混进入市场兜售的情况。这其中,就包括了很少引起公众注意的兽药类商品。

  兽药的检测、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早已有法可依,并有专门的机构监管。遗憾的是,动物自不能言,而养殖户若非自身利益遭受重创,也很少不依不饶地追查假兽药,进行维权。兽药消费主体不会说话,兽药购买者维权意识不足,社会舆论对这方面的话题不够关注……种种因素对于相关监管部门来说,都缺少绝对的外部动力,从而很难达到有效监管市场的效果。

  但从根本上来讲,兽药监管体制真正执行不力的最大问题主要还在于——政出多门。

  兽药监管的法定部门是农业部兽医局。兽药是什么?兽药是药品。药品的管理并非农业部的长项,而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长项。并且,后者的职责里清楚写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药品(含中药、民族药)的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负责拟订药品政策的规划,制定药品部门的规章。从逻辑上说,作为药品的兽药,是否由这个部门负责监管更合适呢?

  市场监管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药品管理部门的从业者要求专业性极强。兽药监管放到农业部,不仅在专业的角度看不合适,也给市场监管带来了不少麻烦。农业部的兽医局负责兽药、兽医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及进出口监督管理;负责药物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的监督管理,提出国家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并组织实施。问题在于,农业部的行业属性,决定了他们的主力在农业领域。兽药的生产属于工业,流通属于商业,让农业部门监管兽药,恐怕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下设到地方的农委、农业局,相关药品专家则更少,而具体到执法者,甚至可能根本就不懂药物学知识。

  兽药监管,相关部门即便希望有所作为,也都存在体制上客观的难题,遑论相关部门不想作为呢?对于监管者来说,监管要靠良知和义务的驱使。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对被监管对象的违规行为立即制止,这需要监管部门真正心系民生,沉下市场。否则,监管就更多是流程上的监管。对于现在的不少监管部门来说,多数是民不告官不究,没有指标不行动,开展工作相对被动。

  比不作为更棘手的,是难作为。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异常迅捷,企业获取信息的速度和一切按流程走的政府各监管部门相比而言,甚至可以说迅雷不及掩耳。就拿农业部每次公布的兽药查处活动的通知而言,问题产品的标称企业在第一时间被检测到时就会收到产品确认函,如果企业在第一时间否认了,就只能等执法部门取样定罪。可是等到农业部正式下发文件,再通过相关部门层层转发安排执行,企业早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这些样品。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缘由,假冒伪劣的兽药才会野火烧不尽,始终“遍地开花”。因此,只有简化监管体系,加大媒体监督,加强用户们的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才能有效地减少假冒伪劣兽药的生存空间。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