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因污染被“强拆”后,生态养殖真的受农民欢迎吗?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6日 阅读次数:857
2016年,各地关于畜牧业的禁养政策不断出台,各类不符合规定的养殖基地被关停,很多养殖户,尤其是养猪专业户,错失了2016年猪价高位运行的红利年。相关部门出台禁养限养政策,不外乎两点考虑,杜绝畜牧业产生更多的污染和倡导生态养殖。生态养殖的概念在国内喊了这么多年,究竟实施的怎样呢?就真的受农民欢迎吗?
河南瑞昂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范协昌高级工程师在中国养猪高峰论坛上曾指出,生态养殖循环模式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改变传统饲喂模式,倡导以全自动液态饲喂系统为代表的新技术和循环性生态经济将成为国内畜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生态养殖在农村实施的现状并不乐观,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生态养殖初始投资成本高
对于收入相对较低的养殖户来说,生态养殖的概念他们也非常认同,但是跟传统养殖相比,生态养殖需要建设各种饲养设施和污染处理设施,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大,很多养殖户无力承担。另外,生态养殖在我国的经济效益目前并未凸显,不少养殖户对投资生态养殖还心有顾虑。
图为国内某生猪养殖基地的环保中心
二、生态养殖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
生态养殖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如今,中国农村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跟养殖脏乱差的工作环境相比,外出打工可选择的工作环境和机会更多,真正投身养殖行业的年轻人极少。拿养猪来说,有调查显示,四十五岁年龄以上的人群占据了整个养猪一线人员的65%以上.,这部分人群往往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弱,对信息也不太敏感。可以说,当前国内整个养殖一线普遍缺乏生态养殖的技术人员。
三、相关部门缺乏切实有效的配套服务体系
生态养殖的真正实现,不是单靠养殖户就能做到的,还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指导。甚至在有些地方,工业污染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生态养殖已不具备外在条件,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发展,才可以促进生态养殖改善环境。同时,生态养殖往往产生营养价值较高,相关部门应在销路、品牌、产品深加工等方面为生态养殖从业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提高他们发展生态养殖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