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企稳,超级猪周期还未结束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31日 阅读次数:814
今年上半年,“二师兄”在超期猪周期的光环下,身价一路上涨。不过,“二师兄”也苦夏,受高温天气影响猪肉消费清淡,猪价近期出现回调。目前,全国生猪均价已回落至每公斤17.9元左右,远低于6月每公斤21元多的年内高点。这让市场不禁怀疑超级猪周期失效。
芝华数据禽畜分析师姚桂玲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猪肉价格在8月第三周经历了下跌后,上周已基本企稳,猪价回调主要受下游销量清淡,收购量偏少影响。”
猪周期未结束
2013年以后连续3年猪价都在9月开始下跌,9月成为生猪行业每年的分水岭。今年分水岭效应会再现吗?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可能不会。
冯永辉强调,下跌是在不同基本面情况下发生的。
2013年、2014年9月份开始的下跌均属于上一轮猪周期的周期性下跌期,下跌的原因是基本面产能过剩、目标是跌向底部、淘汰过剩产能。
而2015年9月份开始的下跌是周期性上涨期中的短暂回调,原因是阶段性的成活率提高导致的供应阶段性增加、猪价短暂回调,随后便再次大幅上涨。
因此,之前3年连续出现的“9月猪价分水岭”现象,是在不同的猪周期背景下连续发生的,其共同的原因均是由于之前冬季阶段性的仔猪成活率低,导致9月前猪价上涨。之后仔猪成活率提高导致9月份后供给增加而猪价下跌。
记者注意到,今年年初这种阶段性的仔猪成活率差异再次出现,4月份后仔猪成活率明显提高也将再次导致9月份后可出栏的猪增加。但今年整个生猪市场的基本面与之前3年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3年、2014、2015年连续3年出现亏损,累计亏损21个月导致产能大幅下降,从而助推生猪市场从2015年3月进入了新一轮猪周期的上涨期。
“2015年的强劲上涨并未带动生猪产能的大幅增加,尤其是母猪存栏并未在2015年出现明显的大幅上涨。因此,整个2016年生猪供给增加的空间非常有限,4月份之前和之后仔猪成活率上的差异很难像前几年一样对整体供给产生大的影响。”冯永辉说。
中长期来看,超级猪周期也还没有结束。冯永辉表示,2015年的母猪产能决定了整个2016年的生猪供给和猪价,真正的生猪供给持续性增加不可能在2016年年底前出现,猪价保持高价位是常态,期间的下跌不仅没有持续性,而且空间也将非常有限。
姚桂玲指出:“从目前产能恢复情况看,2017年猪价在高位运行的可能还比较大,猪价涨势虽然没有之前那么强,但是价位还是比较好的。”
受进口猪肉“牵制”
下半年将迎来猪肉消费的传统旺季,猪价虽有再迎上涨的预期,但一批洋“二师兄”的涌入,也给国内猪价带来压力。
姚桂玲表示:“随着大中院校开学,下游猪肉消费将回暖,9月市场持看涨观点的投资者还是较多。近期下游生猪收购开始活跃,北方和东中部收购量有所增加,销量已开始小幅回升。”
冯永辉也指出,随着9月份各大院校的开学需求端会出现小幅回升,由此可能会推动猪价的小幅回升,但空间也非常有限。4月后仔猪成活率的提高必将传导至生猪供给,因此在12月猪肉消费旺季到来前,猪价仍有可能经过短暂小幅回升后再次小幅下跌。除了前期仔猪成活率提高导致供给略有增加的制约外,进口猪肉仍是牵制猪价进一步上涨的主要因素,而且这一因素对猪价的影响有可能一直持续至今年年底。若无大的偶发因素出现,春节前的猪价都很难出现大幅上涨。
生意社也指出,目前国内生猪存栏量整体持续低位运行,后市肉类市场供应有限,但进口猪肉持续进入国内市场,又使市场承压,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将震荡前行。
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7月份中国进口猪肉183364吨,比2015年7月份增加209.4%;1至7月中国累计进口猪肉945723吨,比2015年1至7月累计进口量增加149.4%。
“我们认为猪价有可能在每斤9元以上保持10个月以上,全国猪价跌破每斤9元的可能性最大的2个月份是10月和11月,之后在需求旺季到来前再次反弹。”冯永辉判断。